解放战争期间,胡琏是华东野战军一位非常棘手的对手,他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常常让我军付出不少代价,制造了许多困难。孟良崮战役结束后,粟裕将歼灭胡琏部队作为重要目标,但胡琏身手敏捷且极具警觉,一旦察觉到动静,便立即撤退,使得包围他变得异常困难。1947年夏季,粟裕终于在南麻地区设法将胡琏部队围困。然而,恶劣的天气条件和黄百韬部队的紧急增援,使胡琏最终成功突围,侥幸逃脱。
一年多后,淮海战役爆发,黄维指挥的第12兵团被中野部队困在双堆集地区。胡琏的嫡系部队——整编第11师(后来改为第18军)也在其中。如果这支部队被歼灭,胡琏在国军中的地位将不保。为此,他冒着巨大的风险,从南京乘坐小型飞机空降双堆集,代替黄维指挥抵抗。但尽管胡琏竭力组织反击,12兵团终究在双堆集覆灭。胡琏在逃亡途中乘坐坦克,却不幸被我军发现,背部中弹,医生从他的背部取出32块弹片。尽管如此,胡琏凭借顽强的生命力,经历重建后的第12兵团,最终荣升为兵团司令。
展开剩余75%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,叶飞指挥的第10兵团发起了金门战役,胡琏再次与他交锋。由于战况复杂,金门战役以我军的失利告终,岛上的9000余名将士几乎全军覆没,剩余部分被俘。胡琏也因此在战后多次自夸其战功,随后被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。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蒋介石看到机会,多次组织兵力对福建、浙江等地进行袭扰,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。
蒋介石不甘心失败,再次把目标锁定在东山岛——福建省的第二大岛,地理位置极其重要。蒋企图占领东山岛,将其作为“反攻大陆”的跳板,并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胡琏。1953年7月16日,胡琏带领13000多人的加强师,在海空军的配合下,对东山岛发动了突袭。
当时东山岛的防守力量仅有公安80团,他们的兵力和装备远不及敌人。得知敌军大举进攻,叶飞立即指示80团团长游梅耀撤退,等主力部队增援后再反攻。游梅耀曾是陈毅的副官,经历过无数的战斗磨砺。陈毅的坚定信念和处事冷静深深影响了游梅耀,他回忆自己从陈老总身上学到了四点:坚定的革命信仰、勇敢面对敌人、失败后能以宽广胸怀放下、以及生死如常态般处之泰然。
看到叶飞的指示后,游梅耀咨询了副团长刘绍言,双方一致认为撤退是个合适的选择。然而,游梅耀却坚持主张坚守岛屿。他认为撤退虽能保全自己,但若忽视了岛上的百姓,将无颜对人。更重要的是,岛上已经修建了坚固的防线,如果放弃防御,敌人将能够利用这些工事,而未来反攻时可能付出更大代价。因此,游梅耀决定坚守,誓死一搏。刘绍言深知团长决策的分量,毫不犹豫地支持了他。游梅耀立刻回复叶飞,简洁有力地表示:“决心坚守东山岛!”叶飞了解游梅耀的性格,知道他不会贸然行动,既然他做出了决断,一定有足够的把握。于是,叶飞批准了游梅耀的决定,并命令31军火速增援。
7月16日清晨,胡琏的45师在空军和海军的掩护下,分三路向东山岛发起猛烈攻击。游梅耀指示第一营坚守200和425阵地,第二营坚守410高地,水兵连则守住八尺门渡口,这是岛上最重要的进攻通道,一旦丢失,增援部队将无法顺利登岛。县公安中队、盐警中队和部分民兵则作为预备队,随时准备支援。
战斗一开始,胡琏便凭借兵力优势,四面夹击。公安团的各个阵地遭到敌人的猛攻,庙山阵地上的一连一排英勇奋战两个小时,最终壮烈牺牲。敌人接着向200高地推进,三连坚守阵地,依靠防御工事和掩体,与敌人展开血战,连续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,顽强守住阵地。第二营在410高地也陷入了苦战,岛上群众冒着危险为守军送弹药、抬伤员,极大地鼓舞了士气。
胡琏见久攻不下,决定出动伞兵抢占八尺门渡口,切断岛上守军与增援部队的联系。17架运输机飞抵八尺门上空,投下了数百名伞兵。刚落地的伞兵就遭到水兵连的猛烈射击,许多人在空中就丧命。幸存的伞兵组成队伍,连续冲击水兵连阵地。水兵连连长带领队伍在二线阵地继续坚守,利用坑道与敌人对峙。经过长时间激战,31军272团的先头部队终于抵达战场,与水兵连形成内外夹击,将胡琏的伞兵部队全歼。
援军的到来大大提升了守军士气,而胡琏则感到了压力。随后,31军的其他两个团和28军的一个主力团及炮兵部队也赶到增援。胡琏意识到无法再守下去,于是下令撤退。我军随即发起反击,造成了敌军巨大的伤亡。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,我军最终取得了东山岛防御战的胜利,付出了1250人的牺牲,歼灭敌军3379人,击沉敌舰三艘,击落敌机两架。
胡琏的这次行动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,战后他受到了蒋介石的严厉斥责,且差点在随后的炮击金门中丧命。在东山岛保卫战中表现英勇的80团团长游梅耀则受到了上级的表彰,1955年晋升为中校,五年后升为上校。此后,他担任了南平军分区副司令和三明军分区第一副司令等职,并于2014年去世,享年99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常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