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219年八月,汉水暴涨。
滔滔江水如怒龙出海,卷起千堆雪浪,向着曹军七营呼啸而去。站在高岗之上的关羽,手抚长髯,凤眼微眯,望着眼前这幅天地同怒的壮阔景象。
"将军,水势已达丈余,曹军营寨尽在水中!"副将禀报的声音几乎被风雨声淹没。
关羽缓缓举起青龙偃月刀,刀锋在雷电中闪烁着森寒的光芒:"传令三军,水淹七军,生擒于禁!"
一声令下,三万蜀军如潮水般冲向已成泽国的曹营。惊恐的呼喊声、兵器碰撞声、战马嘶鸣声,与汉水的咆哮声交织成一曲慷慨悲壮的战歌。
这一仗,关羽以三万之众,全歼曹军三万精锐,生擒大将于禁,斩杀骁将庞德。消息传到许都,曹操惊得几乎从龙椅上跌落,口中喃喃:"关云长,关云长啊!"
然而,这震撼天下的一战,却成了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。关羽这位盖世英雄,也从此踏上了一条注定悲壮的不归路。
时光倒转回219年初春,汉中之战的硝烟刚刚散去。
定军山下,夏侯渊的尸骨尚未寒凉;阳平关前,曹操的帅旗黯然南撤。刘备以惊人的意志和法正的精妙谋略,终于夺得了这块兵家必争之地。然而,胜利的代价同样惨重——蜀军伤亡过半,国库几近空虚。
远在荆州的关羽,收到汉中大捷的消息时,正在城头巡视江防。夕阳西下,大江东去,他那张威严的面庞上既有为兄长胜利的喜悦,也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。
"主公得汉中,固然可喜,"关羽对身边的马良说道,"但曹操岂是等闲之辈?他必不甘心失败,必将卷土重来。"
马良颔首:"将军所言极是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东吴孙权对我荆州觊觎已久,如今见主公声势日盛,只怕更不会善罢甘休。"
确实,此时的蜀汉政权看似强盛,实则危机四伏。益州初定,人心未稳;汉中新得,守备空虚;而荆州虽地处要冲,却如悬在半空的孤岛,随时可能被巨浪吞没。
更可怕的是,在这三分天下的棋局中,蜀汉虽占其一,却是三方中最为弱小的一方。曹魏拥有中原沃土和百万雄兵;东吴据江东富庶和水师之利;唯有蜀汉,偏居西南一隅,人少地贫,想要与两强抗衡,谈何容易?
此时此刻,关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:是继续龟缩荆州,坐视曹魏喘息恢复?还是主动出击,趁其病要其命?历史的车轮,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发出沉重的轰鸣声。
219年七月,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时刻悄然到来。
成都王宫内,刘备端坐在龙椅之上,面前摆放着一道诏书。这是他刚刚起草完毕的表文,准备上呈汉献帝,正式册封自己为汉中王。
"玄德兄,此举是否过于激进?"诸葛亮轻摇羽扇,眉头微蹙,"曹操虽败,根基未动,若此时称王,恐怕会激起他的疯狂反扑。"
刘备起身踱步,目光坚定:"孔明,你可知道?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。汉中一战,我们固然损失惨重,但曹操的损失更大。中原烽火四起,民怨沸腾,正是我们北定中原的绝佳时机!"
确实,此时的曹魏政权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。连年征战耗尽了国力,苛重的徭役激起了民变。陆浑县的孙狼杀死县令,南阳太守被侯音拘禁,就连许昌城内也爆发了吉本、耿纪等人的叛乱。
"更重要的是,"刘备继续说道,"称王不仅是对内的政治需要,更是对外的战略宣示。只有以汉中王的身份,我们才能名正言顺地讨伐篡汉贼子!"
诸葛亮沉吟片刻,终于点头:"主公所言有理。不过,既然要北伐,当以何人为先锋?"
"自然是云长!"刘备毫不犹豫地回答,"他镇守荆州多年,威名远播,又有水师之利,正是北伐的最佳人选。"
于是,一道诏令从成都飞向荆州:册封关羽为前将军,假节钺,都督荆襄军事,即日北上讨贼。
当这道诏令送到关羽手中时,这位五十九岁的老将军,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战意。他知道,这或许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为蜀汉建功立业的机会。成败在此一举,生死在此一搏!
219年七月下旬,汉水之畔杀气腾腾。
关羽亲自检阅即将出征的三万大军:水师万余,步骑两万,个个精神抖擞,战意昂扬。这支军队跟随关羽南征北战多年,早已锻造成一支铁军。
"诸位将士!"关羽立马阵前,声音如洪钟大吕,"今日奉汉中王诏令,北伐曹贼,匡扶汉室。此战成败,关乎国家存亡,关乎天下苍生!"
三万将士齐声应诺,声震云霄。
然而,在这慷慨激昂的表面下,关羽的内心却并非没有忧虑。他深知此次北伐凶险异常:孤军深入,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;东吴虎视眈眈,随时可能背后捅刀。
为了防备后方,关羽做了周密的安排:命治中潘濬居中调度,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,将军傅士仁守公安,沿江设置烽火台,严密监视东吴动向。他还特意给刘封、孟达去信,让他们随时准备南下支援。
一切安排就绪后,关羽率军出发了。战旗猎猎,战鼓声声,这支久经沙场的铁军,就这样踏上了征程。
初期的进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。关羽兵分两路:一路沿汉水北上,直趋樊城;一路走陆路,围攻襄阳。曹军守将曹仁措手不及,只能坚壁清野,据城而守。
更让人振奋的是,关羽的威名确实震动了整个中原。梁郡、陆浑等地的反曹武装纷纷响应,有的甚至直接接受了关羽的印信号令。一时间,"威震华夏"四个字,成了对关羽最贴切的形容。
然而,关羽不知道的是,在遥远的许都,曹操正调集着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军团。这位枭雄已经意识到,关羽绝不仅仅是一支"尖刀小队",而是具有"核威慑"能力的存在。
八月初,襄樊城下风云突变。
连日的暴雨让汉水水位暴涨,关羽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他下令在上游修筑堤坝,积蓄水势,准备实施一个震惊天下的计划。
"将军,曹军七营尽在低洼之地,若决堤放水..."副将的话还没说完,关羽就微微一笑:"正合我意!传令下去,今夜三更,决堤放水!"
那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。当堤坝轰然倒塌的那一刻,汹涌的洪水如千万头猛兽出笼,带着毁天灭地的威势冲向曹军营寨。
于禁惊醒时,帐外已是一片汪洋。慌乱中,他只来得及披上战袍,就被亲兵拖上了一座小山。眼睁睁地看着七万大军在洪水中挣扎、呼号、沉没,这位曹魏名将的心如刀绞。
庞德却选择了另一条路。当关羽的战船逼近时,这位西凉悍将立在船头,怒目圆睁:"我宁死不降!"话音未落,他纵身跃入滔滔洪流之中。
水淹七军的消息传到许都时,曹操正在批阅奏章。当听到"三万精锐全军覆没,于禁被俘,庞德战死"的报告时,这位一世枭雄竟然瘫坐在椅子上,半晌说不出话来。
更让曹操惊恐的是,关羽的声威已经传遍了整个中原。许都城内人心惶惶,有些大臣甚至暗中准备后路。曹操不得不考虑迁都邺城,以避关羽之锋芒。
"丞相,事已至此,当速调大军围剿关羽!"夏侯惇急匆匆地进言。
曹操缓缓起身,走到地图前,用手指在襄樊一带画了个圈:"传令徐晃速赴前线,调集关中十二军,五万精兵火速南下。另外,给张辽、夏侯惇等各路将领下令,集结所有可调之兵,共计二十万大军,务必要将关羽彻底剿灭!"
然而,就在曹操集结大军的时候,一个更加阴险的计划正在司马懿的心中酝酿。这位深沉的谋士,即将为这场战争投下一枚足以改变历史的棋子。
九月,襄樊城下的战局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。
关羽虽然水淹七军,威震华夏,但他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困境。曹魏的援军如潮水般涌来,徐晃率领五万精锐已经逼近战场,而更多的军队还在路上。
更让关羽忧心的是后方传来的消息:糜芳和傅士仁对他颇有怨言,军需供应开始出现问题;刘封和孟达更是以各种理由推脱,拒绝派兵支援。
"将军,我们是不是该考虑撤军了?"马良忧心忡忡地建议。
关羽摇头:"岂能功亏一篑?曹仁已是强弩之末,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,襄樊必破!"
然而他不知道的是,在遥远的建业,一场更加致命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。
孙权的王宫内,鲁肃、吕蒙、陆逊等重臣济济一堂。
"关羽此时正与曹军激战,荆州必然空虚,这正是我们夺回荆州的绝佳时机!"吕蒙慷慨陈词。
孙权踌躇不决:"但是,我们与刘备毕竟是盟友..."
"主公!"陆逊起身进言,"刘备得汉中,自立为王,其野心昭然若揭。若任其坐大,东吴将危矣!况且,荆州本就是我江东之地,何来背盟之说?"
就在孙权犹豫不决的时候,一个意想不到的信使到了:司马懿的密使。
"司马军师有言:刘备、孙权虽为盟友,实则貌合神离。若关羽得志,孙权必然不悦。不如两家联手,共除关羽,瓜分荆州。"
这正是司马懿那个改变历史的建议!他敏锐地看穿了孙刘联盟的脆弱本质,用一招离间计,成功地挑起了两家的火并。
孙权终于下定了决心:"传令吕蒙,秘密准备,择机夺取荆州!"
与此同时,曹操也按照司马懿的建议,故意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关羽和被围困的曹仁。曹仁得知消息后信心大增,抵抗更加顽强;而关羽得知后方可能有变,军心开始动摇。
至此,关羽已经陷入了真正的四面楚歌:前有曹军重重围困,后有东吴蠢蠢欲动,左右是援军不至,军需不继。然而,这位盖世英雄,依然选择了战斗到底。
219年十一月,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冬日。
败走麦城的关羽,此时已不复往日的威风。身边只剩下几百残兵败将,人人面带菜色,个个衣衫褴褛。但是,关羽那双凤眼中,依然燃烧着不屈的战火。
回想起这两个月来的惨烈战斗:徐晃率五万大军来援,自己虽然奋勇迎战,却终因寡不敌众而败北;糜芳、傅士仁在吕蒙的策反下,竟然不战而降,拱手让出了江陵、公安;刘封、孟达始终按兵不动,眼睁睁看着自己陷入绝境。
"将军,前方就是临沮,过了这里就是益州边界了。"周仓气喘吁吁地报告。
关羽点点头,却突然勒住战马:"不对,前方有埋伏!"
话音刚落,四面八方突然杀声震天。东吴将领朱然、潘璋率军从各个方向包围上来,将这支残军团团围住。
"关云长,你已经无路可逃了,还是投降吧!"朱然在阵前高喊。
关羽哈哈大笑,笑声中满含着苍凉和不屈:"我关某纵横天下数十年,岂能向你们这些小儿低头?要杀便杀,何必多言!"
最后的战斗异常惨烈。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,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。这位年近花甲的老将军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。敌军一次次冲上来,又一次次被他杀退。
然而,双拳难敌四手。当关羽力竭倒地的那一刹那,他的眼中没有恐惧,只有无尽的遗憾——遗憾未能完成北伐大业,遗憾未能为兄长建功立业,遗憾未能看到汉室中兴的那一天。
消息传到成都时,刘备正在批阅奏章。当听到"关羽兵败被杀"的消息时,这位汉中王手中的毛笔掉在了地上,泪如雨下。从此,蜀汉失去了最勇猛的大将,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后希望。
关羽死了,但关于襄樊之战的争议却延续了千年。
有人说,关羽此战完全是意气用事,不顾大局,导致了蜀汉的衰落。如果他当时选择坚守荆州,或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。
有人说,关羽此战虽败犹荣。面对曹魏二十万大军的围攻,他能够坚持数月之久,已经是奇迹。况且,即使他不北伐,东吴也不会放过夺取荆州的机会,蜀汉依然难逃一劫。
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,关羽的选择或许确实有些冒险,但我们不能忽视他所面临的复杂局势。当时的蜀汉,如果不趁曹魏内乱之机主动出击,就只能坐等被围攻的命运。与其被动挨打,不如主动出击,这或许正是关羽的想法。
更重要的是,关羽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的英雄气概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水淹七军的智谋,威震华夏的声威,四面楚歌时的坚持,败走麦城时的不屈,这些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襄樊之战虽然以关羽的失败而告终,但它所体现的忠义精神、英雄气概,却永远激励着后人。正如后世诗人所言:"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。"关羽虽死,但他的英雄形象却在历史长河中愈发光辉夺目。
或许,这正是历史的辩证法:有些失败比胜利更加伟大,有些死亡比生存更加有意义。关羽用自己的生命,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"威震华夏",什么叫做"忠义无双"。
这,就是关羽,这,就是襄樊之战,这,就是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留给我们的永恒启示。
股票配资常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