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存瑞,这位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地舍身炸毁敌军碉堡的英雄,许多人从小便在教科书和故事中知晓他的名字。他的壮举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榜样。
董存瑞生于1929年,河北张家口市的一个贫寒农家。动荡的年代让底层百姓承受了太多苦难,也在董存瑞心底奠定了坚韧不拔的性格。童年时期,他曾亲眼目睹日军的残暴行径,这段经历让他暗暗立下抗日救国的志向。年仅十六岁时,董存瑞就投身八路军,毅然加入抗争的队伍。
在部队生活中,他不畏艰险,始终冲锋在前。从未退缩。凡是危险最重、任务最难之处,总有董存瑞的身影。解放战争期间,部队进攻隆化城,董存瑞所在连队接到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攻破国民党坚守的碉堡。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冲击。
“连长,我申请出击。我是共产党员,理应承担这份责任!”董存瑞主动请缨,誓要摧毁关键的桥型碉堡。在连长的安排下,他与战友郅顺义一道,携带炸药和手榴弹,迎着枪火接近目标。那一刻,他们的背影被战友们铭记于心,充满敬意。
临近碉堡时,董存瑞才发现预想之外的难题:桥下两侧是光滑斜坡,炸药根本无法安放。他焦急万分,汗水涔涔部队随时准备冲击阵地,自己绝不能成为拖累。危急时刻,他毅然作出决定左手高举炸药包,死死顶住桥底。望着前方激战中的战友,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点燃了导火索。随着一声巨响,敌堡被夷为平地,而他本人也壮烈牺牲。
董存瑞的牺牲为部队打开了通路,极大鼓舞了士气,也为胜利奠定了基础。他用生命诠释了何为战斗英雄,他的名字,早已在无数人心中熠熠生辉。
新中国建立后,董存瑞的家乡隆化县为纪念他的英烈事迹,特别修建了烈士陵园。雕像落成之际,冀兴坡作为负责人,感觉少了点什么。陵园需要一份题词,最好是毛主席的手迹。带着众人的期待,冀兴坡前往北京,恳请毛主席题字。
冀兴坡心想,此事关乎国家烈士纪念,而毛主席此前也曾题词,想来应不会拒绝。出乎意料的是,他最终拿到的题字,落款却是朱德总司令。这一结果让冀兴坡心生疑惑,但工作人员细心解释道:董存瑞以军人身份牺牲,而朱德作为军队最高领导,为他题字更为适宜。
听闻这番缘由,冀兴坡才真正领悟毛主席的深思熟虑,不禁感叹伟人之智慧。手捧朱总司令亲笔写下的“舍身为国,永垂不朽”八字,冀兴坡感受到无尽分量与崇高意义。
尽管岁月变迁,董存瑞的精神却没有被时间抹去。每到烈士陵园,总有无数群众怀着敬意前来缅怀。他的无畏与奉献,正如朱老总所言,永远不会消逝在历史长河。
股票配资常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