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同仁,各位中医文化的爱好者们,今天,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——中药炮制。
我们常说,药材讲究“道地”,而炮制,则是赋予道地药材灵魂的关键一步。在我看来,中药炮制,本质上是一场能量的转化与赋能技术,这种天然制药过程。它通过外界能量的介入,巧妙地改变药材本来的能量学属性,使其更精准地服务于治疗。
首先,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个概念:保质期。在现代物质医学看来,药材有保质期,需要避光、冷藏。但从能量医学的角度看,这实质上是为了避免外界的光能和水热能(湿气与热量)过度介入,干扰甚至改变药材固有的能量场。
中药治病,靠的正是其偏性,也就是其独特的“能效”。我们中药从来不保质,像陈皮就是保存越久越好,而且还要拿出来“祸害”。又盐泡、醋制、矾制等等去除很多药性,这是为啥呢?就是要用中药能效,并通过炮制改变药效!
那么,炮制是如何改变能量的呢?让我们看几个生动的例子:
· 譬如半夏的矾制。生半夏辛温燥烈,我们可以理解为它蕴含着较强的“水热能”,有一定毒性。而用白矾炮制后,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能量的“淬炼”,去除了其中多余的“水热”之性,平息了它的燥烈,从而让它“去厥阴”、化痰散结的核心能力得以纯粹地发挥出来。
· 再如盐制。盐,本身就能下行入肾。通过盐制,我们可以理解为它增强了药材中某些精华物质(比如您可以将它想象为“生物素蛋白”)的活性,并将其能量引导至人体的下焦与肾经,从而增强补肾、固精、利水的功效。
· 而蒸与煮,则是引入了“水热能”与“蒸汽能”。这种温和而持续的能量,能够软化药材,改变其质地,使其药性变得温润、醇和。比如生地黄性寒,经过反复蒸晒成为熟地后,其能量属性就从不耐受的寒凉,转化为了温润的滋补,专入血分滋养阴液。
· 至于炒制和锻制,这无疑是火力最直接的参与。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为,通过“炒”与“锻”,药材吸收了大量的“辐射能”——也就是火的热力。这使得药材的能量属性变得焦燥,大大增强了其温中、止血、收敛固涩的能力。
· 还有醋制。醋味酸,酸主收敛。用醋炮制,就像是给药材穿上了一件“抗光能”的防护服。这里的“光能”,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升散、外越的能量趋势。醋的收敛之性,能对抗这种趋势,将药性更好地引入肝经,增强其疏肝解郁、收敛止痛的功效。
由此可见,无论是用水、用火、用盐、用醋,中药炮制的万千法门,其核心奥秘,都离不开“能量”二字。我们不是在简单地加工一件物品,而是在引导一场能量的对话与转化,让天地所生的草木矿物,经过我们双手的赋能,成为纠偏扶正、直指病所的良药。
谢谢大家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常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